【死亡陷阱】研究顯示超市加工食品大多潛藏呢種致命物質?

NY: Cost of living in New York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對來自本地一些主要超市出售的28,000多種包裝食品和飲料所作的分析發現,只有四種產品標示有使用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氫化油,而有約七分一的產品則含有加工細節不明的普通植物油。 Source: SIPA USA / Richard B. Levine/Levine-Roberts/Sipa USA

相信大家都喜歡到超市買日常用品及食品,但如果有研究顯示,現時在澳洲超市中銷售的加工食品中,很多均存在著一些潛在的有害成分的話,大家在購買之前,是否會作出三思?


據位於雪梨的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最近對本地一些主要超市中的28,000多種包裝食品和飲料所做的研究顯示,這些產品中均存在一些有害成分,但本地的食品標籤法卻可以讓這些公司無需向消費者揭露讓這些成分。

究竟這個有害成分是甚麼呢?

根據該研究所的研究顯示,這些包裝食品和飲料均可能含有所謂的「工業反式脂肪」(ITF)。相信大家都知道,反式脂肪與心臟病、中風和過早死亡有關。雖然國際社會一直努力希望能夠不再在食品中使用這些反式脂肪,但該組織的研究卻發現,在我們的超市貨架上,仍然有數以千計的包裝食品是可能含有反式脂肪。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對來自本地一些主要超市出售的28,000多種包裝食品和飲料所作的分析發現,只有四種產品標示有使用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氫化油,而有約七分一的產品則含有加工細節不明的普通植物油。

另外,其中有561種包裝食品和飲料有標明使用了反式脂肪,而有181種是超過了世衛組織建議的百分之2的總脂肪含量上限。同時,在336種可能只含有反式脂肪的產品中,結果有104種是超過了上限。

負責該項研究的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首席報告作者馬甘賈(Damian Maganja)對本台新聞部表示:『這項研究顯示,危險的反式脂肪仍然潛藏在我們的食品供應中,但消費者卻無從知曉。』

馬甘賈解釋說,工業反式脂肪是將液體植物油轉化為固體脂肪而製成,最常見在一些廉價的油炸食品和超加工(ultra-processed)食品當中。

根據世衛估計,工業反式脂肪每年導致全球約50萬人因心臟病而過早逝世。他又指出,雖然在肉類和乳製品中亦天然存在一些反式脂肪,但在植物油中添加氫化的過程中,則會產生工業反式脂肪(ITF)。

馬甘賈表示,工業反式脂肪只會造成傷害,因為它們的毒性極強。而反式脂肪通常存在於一些超加工食品中,例如某些人造牛油、酥皮餅和爆谷等食品之中,因為反式脂肪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而且生產成本亦比使用其他油及牛油更低。

南澳大學營養與食品科學學科主任曼齊奧里斯(Evangeline Mantzioris)對本台新聞部表示:『反式脂肪存在於超加工食品中,這也意味著這些食品很可能也含有大量的糖、鹽和其他脂肪,而這是一種致命的組合。』

她又表示,反式脂肪沒有任何健康益處,除了對膽固醇健康有害之外,如果食用者本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無論他們是否正在接受治療,都會令他們的健康變差。

昆士蘭大學和蒙納殊大學的營養專家特魯比(Helen Truby)則指出,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例如是動物脂肪,都會對健康帶來類似的影響。

她又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烹飪過程中亦會產生反式脂肪,例如像粟米油等的一些植物油如果反覆加熱到高溫時,就會產生反式脂肪,例如一些在商業性質中用來重覆油炸食品的油。

目前,澳洲仍是少數沒有強制監管反式脂肪的高收入國家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正發起一項運動,呼籲全球停止使用反式脂肪。

美國早於2015年已將部分氫化油在安全成分清單中剔除,而歐盟亦在2019年時強制規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不可以超過百分之2。馬甘賈亦希望澳洲能效法。

馬甘賈表示, 如果只是依靠食品業自願減少有害成分是行不通的,如果要真正保護公眾的健康,他認為需要政府強制性立法來規定。

他又說:『全面禁止這種成分將提供最強而有力的健康保護,同時,亦更容易實施和執行,並使澳洲與國際間的最佳標準接軌。』

而將全國食品使用的反式脂肪含量不超過總脂肪的百分之2的強制性標準,亦符合世衛組織的指導方針。衛生部發言人表示,澳新食品監管體系目前正考慮限制在加工食品中使用反式脂肪。

發言人說:『我們正對部分食品進行調查並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預計將於明年(2026)向(各州及領地)的食品廳長提供建議。』

馬甘賈表示,含有這些脂肪的產品可以透過不涉及超加工和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的方式來生產。而昆士蘭大學和蒙納殊大學的營養專家特魯比亦表示,除了工業製的反式脂肪和天然反式脂肪之外,還有其他選擇。究竟還有哪些選擇呢?詳情請收聽鄺美玲和梁焱剛的報道。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