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收听采访详情。
追踪澳洲年轻人的成长和生活
“学校应该开设一些必修课程,让12年级学生为将来的财务规划做好准备,比如税务档案号码、如何纳税和退休公积金相关知识。” 在澳大利亚“人生模式”(Life Patterns)项目对2023年高中毕业生的调查中,类似的声音频频出现。
三十多年前,这一大型调查研究项目开展,由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资助,持续追踪高中毕业生的生活状况,有助人们了解不同世代的年轻人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在1991年和2005年两批年轻人之后,目前调查聚焦于第三批受访者——2023年的高中毕业生,超过4000名受访者来自新州、维州、首都领地和塔州的公立、私立和天主教中学。
项目调查之一是澳大利亚的年轻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经历。他们反映了两大广泛共识:一是他们高度重视自己的教育;另一点是认为当前的教育体系需要进行改革。
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高级研究员Jun Fu博士是该项目研究团队的一员,也是《年轻人如何看待他们的教育?澳大利亚高中毕业生之声》报告(What Do Young People Say about Their Education? Voices of School Leavers in Australia)的第一作者。该报告分析了对第三批年轻人的相关调查,于今年4月发布。
Fu博士接受SBS普通话节目采访时介绍,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教育经历持积极观点,“超过60%的高中毕业生对他们的学校教育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在调查问卷的开放问题里,表达了一些意见和反思。
“年轻人表达了对于教育的关心和重视,觉得应该受到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也愿意投入时间去学习。但同时,也表达出要求教育能够改变的强烈期望,”他说。
报告指出,许多年轻人表示,老师、学校整体环境以及归属感等是影响他们对教育经历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一位来自首府城市的男生写道:“我对我的学校环境感觉很好。我的老师们真心实意帮助我,希望我成功。我觉得和同学相处融洽,也觉得自己属于这里。这让我更有动力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
学用之间有“脱节”? 毕业后的“恐慌”
Fu博士表示,受访年轻人提到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觉得他们在学校里面学的东西,并没有让他们准备好去应对他们高中以后的生活”。

Dr Jun (Eric) Fu is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Source: Supplied
“我觉得学校应更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接触一下社会,比如说请见他们的校友、家长到学校里面跟学生讲一讲社会是什么样的,”他说,“这样可以打破学校跟社会之间的围墙或者壁垒,让学生能够更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可能会有更多的帮助。”
报告指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支持学生学习和发展方面辛勤努力,卓有成效。与此同时,年轻人的反馈也被带入了对课程改革微观层面变化的讨论中。
一些受访者认为,学校的许多精力用在如强调校服、仪表及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和其他数字设备等方面。
“他们(受访者)觉得这些其实跟年轻人现在真正关切的问题并不是特别相关,他们更愿意看到老师和学校把精力放到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发展,以及营造一个更包容、更安全的环境等方面,”他说。
从校园到现实 从课业到房价
调查显示,部分受访者感到高中几年的学业压力很大,除了高考和继续教育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压力,譬如毕业后的经济独立、就业、住房危机、生活成本攀升和气候变化等。
正所谓“拔剑四顾心茫然”。
Fu博士分析,有的年轻人感觉毕业后要独自面对和承担许多责任。外界和自我的期待、现实的挑战都给年轻人带来冲击。

University student Source: AAP / LUKAS COCH/AAPIMAGE
他强调,年轻人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各方和政府给予更多重视。
调查也记录了年轻人对资源分配的关注,许多受访者认为需要向公立学校和乡郊地区的学校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资。
渴望“被倾听”
虽然年轻人面临共通的困扰,而在具体问题方面,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处境不同,因此,这些困扰对他们的影响因人而异。
调查问卷的开放评论还体现,年轻人感到在教育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缺乏参与,渴望参与到对话和决策中。
“好多人觉得他们的声音没有被听到,他们渴望政府、社会包括学校在做一些跟他们密切相关的事情时,至少应该听取他们的声音,”Fu博士说。
谈到对年轻人关切的回应时,Fu博士认为,首先是让年轻人参与教育和就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真正能够在相关政策制定的过程当中,把年轻人包括进来,给他们一个能够发表声音的渠道”。
其次是考虑“让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灵活”,他说:“让年轻人有更多参与社区、参与社会的机会,不管是经济、文化、政治的活动都好,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他认为教育从来不只是学校的事,“老话说‘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不是一所学校。学校是社区的一部分,社区和学校必须共同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2019年12月,澳大利亚的教育部长们签署发出《爱丽斯泉(姆帕恩特韦)教育宣言》(Alice Springs (Mparntwe) Education Declaration),提出建立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愿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支持年轻人的福祉与发展。
尽管社会各界对“良好教育”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一些研究和实践,已经或正在回应年轻人的关切,也在考虑如何解决受访者在评论中强调的问题。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支持等多方面的尝试、举措和政策,一直在不同层面推进。
这个研究项目在继续,回访仍将进行,记录年轻人与这个世界持续对话的过程。
报告作者认为,关注年轻人生活经历的多样性非常重要,这可以为政策建议和公共辩论提供深刻的见解。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