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有平做,貴有貴做。」這句話來自第 43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得主之一,余國亮 ,也是今次《光影會客室》的專訪核心。和他一起受訪的,還有同樣獲獎的團隊成員林駿宇。兩位視覺特效師,一路走來,見證著香港電影從廣告動畫到電影視效的演變,也用他們的雙手和創意,為《九龍城寨之圍城》打造出一個已消失的世界。
重建九龍城寨:不是堆砌,而是講故事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成功,不只是一個特效奇蹟,而是一場團隊合作的結晶。余國亮說,今次的視覺特效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前期參與和多部門協作。「我哋好早就同導演、美術、攝影部門傾好晒,邊個負責邊個部分,拍攝時就可以順利分工,減少浪費時間同資源。」
林駿宇補充,美術組打造的場景已經極之細緻,視效團隊再根據實景,加上電腦生成的畫面補充,無論是九龍城寨內部的巷弄,還是外部的高樓結構,甚至街頭奔跑戲,他們都選擇實拍與特效結合,而非一味依賴電腦生成。「咁樣做,畫面真實感強好多。」
Credit: FreeDWorkshop
視覺特效貴唔貴?「最緊要唔好貪心。」
談到「視覺特效是否昂貴」,余國亮直言:「其實大家有時誤解咗,特效唔一定貴,最緊要係唔好貪心!」
他解釋,視覺特效需要多人合作,技術範疇廣泛,從爆炸、閃電,到城市景觀、天際線,樣樣都涉獵。「但係如果拍攝前傾好晒流程,唔好將所有問題留到後期先解決,其實成本可以控制得好好。」
余國亮笑說:「拍真實場景,成本可能仲貴十倍、一百倍都有!」
「套戲得$10預算,我哋就用$10做到最好;有$100,就用到盡,做到值$100嘅畫面。」他補充。
Credit: FreeDWorkshop
最自豪的畫面?團隊精神最重要
被問到電影中最自豪的畫面,林駿宇笑說:「其實好多畫面都好鍾意,每一幕都係大家心血。」
他補充,比起單一畫面,他更自豪的是「整個團隊一齊同一時間內完成幾部電影」的經歷。
「公司得幾十人,但係喺一年內完成咗《九龍城寨》、《海關戰線》﹑以及《潛行》等電影。大家一齊熬,一齊努力,觀眾睇得開心,就已經係最大嘅回報。」
Credit: 第四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得獎片段
入行故事:從零到一的堅持
兩位亦分享各自的入行故事,充滿傳承味道。
前輩余國亮回憶,早年香港根本沒有視覺特效課程,他從廣告動畫做起,邊做邊學。林駿宇則是透過政府資助的課程入行,最初在小公司學剪片、做簡單特效,後來加入視覺特效團隊。
「而家啲後生機會多咗,但唔好淨係學技術,最重要係學判斷力。你要睇多啲、學多啲,唔好只學技術,因為技術會淘汰,判斷力先長存。」
他強調,視覺特效並非用作堆砌,而是幫手講故事。「而家觀眾睇咗咁多年荷里活大片,爆炸、毀滅、宇宙大戰都睇過晒,反而想睇返啲真實、有情感、有共鳴嘅故事。視效應該係輔助,令觀眾投入電影中。」

Credit: 《九龍城寨之圍城》劇照
給年輕視效創作人的話
訪問中,兩位亦談及香港電影的挑戰與未來,以及給予鼓勵年輕創作人的話,想聽更多《九龍城寨》幕後故事?想知視覺特效如何用有限資源創造奇蹟?
立即收聽今集的《光影會客室》。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