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 Examines】仇恨與個人及社會之間的關係

Demonstrators protest at a memorial site at the Place de la Bourse in Brussels (AAP)

街上抗議。Credit: AAP/SBS Source: AAP

每個人都具備作出仇恨行為的能力,只是在程度上可能有不同。今集內容會從個人層面延伸去社會層面,包括社會規範、社交媒體及虛假資訊上,如何與仇恨情緒互相影響。


收聽更多

謎思放大鏡

當談及到仇恨的層次,迪肯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兼 Tackling Hate Lab 主任 Matteo Vergani 就為我們解釋了一個金字塔理論。
有些人可能心存偏見但不付諸行動;再進一步可能公開表達仇恨;最終甚至可能演變為暴力行為
「偏見是人類大腦與生俱來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偏見,這是大腦本身的結構所決定的,其原因在於人類進化論。」

但人類大腦是有機制去控制衝動。前額葉皮質可以抑制情緒衝動,所以即使我們有偏見、對不同人感到恐懼,其實都可以學會抵抗偏見。大部分人都能做到。

在與社會凝聚力有關的議題上,到底有甚麼因素影響著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仇恨情緒?
其實虛假資訊不是仇恨形成的主因,只是催化劑的作用
Tackling Hate Lab 主任 Matteo Vergani
在《Understanding Hate》「理解仇恨」的第十一集內容中,我們將探討仇恨與人及社會之間的紐帶關係。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