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酒習慣到法律規管:全面解讀澳洲酒精文化

Australia Explained - Alcohol

在公共場所,當有酒精使用限制時,通常會設有相關告示牌。你也可以上你所在地區議會的網站查詢相關資訊。 Source: Moment RF / Simon McGill/Getty Images

在澳洲,酒精常被視為社交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燒烤聚會、體育賽事和公眾假期期間。像是 BYO(自備酒精飲品)這類習慣,或在酒吧「輪流請客(shouting)」的文化,都是本地社交的一部分。然而,酒精對健康可能帶來風險,因此設有相關的法規。同時,了解關於法定飲酒年齡、在哪裡可以購買或飲用酒精、以及這些規則在不同州和領地之間的差異,也同樣重要。


重點
  • 對於年輕人來說,科學研究支持延遲接觸酒精,以降低日後成為重度飲酒者的可能性。
  • 有關酒精的法規包括關於飲用與購買的年齡限制、「次級供酒法」、以及在特定公共場所飲酒的相關限制。
  • 在澳洲,參加私人聚會時,人們普遍會預期你自備酒精飲品(BYO);而在酒吧等場所,則常見「輪流請酒(shouting)」的文化。
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解「識」澳洲

澳洲的酒精指引是基於科學證據所制定的官方指南。這些指引由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委員會(National Medical and Research Council)發布,目的是降低飲酒對健康造成的風險。

根據這些指引,健康成人每週不應飲用超過10個標準杯,且每日不應超過4個標準杯。訊息十分清晰:「你喝得越少,因酒精帶來的傷害風險越低。」

在澳洲,一個標準杯指的是含有10克純酒精的飲品。這大約相等於一杯285毫升啤酒、一杯100毫升葡萄酒或一小杯30毫升烈酒。但要注意的是,許多飲品實際上都超過一個標準杯。
Australia Explained - Alcohol
每個人對酒精的態度都不同。有些人選擇完全不飲酒,或比同齡人飲得更少,改為選擇無酒精的替代品,例如無酒精雞尾酒(mocktail)等飲品。 Credit: Thomas Barwick/Getty Images
來自「酒精研究與教育基金會」( Foundation for Alcohol Research and Education;FARE)的健康項目總監科蒂斯(Kristie Cocotis)解釋:

「根據這些指引飲酒的健康成人,因酒精導致疾病或受傷致死的機率低於百分之一,但仍非零風險。
減少或完全不飲酒,是一項有益健康的決定。
科蒂斯(Kristie Cocotis)
但科蒂斯指,根據 FARE 所進行的一項全國性民調,受訪的澳洲人當中有 44% 表示他們希望減少飲酒,或完全戒酒。

酒精所造成的傷害,是澳洲長期以來面對的重大健康挑戰之一。根據澳洲健康與福利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AIHW)最新發布的數據,酒精仍然是國內導致人民需要藥物治療的首要原因。

「每年有將近 6,000 人因酒精使用而喪命,超過 144,000 人因此住院,」科蒂斯指出 2023 至 2024 年度的一些數字。

「我們知道,酒精與超過七種癌症,以及超過 200 種疾病與傷害狀況有直接因果關係。」
Australia Explained - Alcohol
酒精是一種致畸物質(teratogen),意指它會干擾胎兒的正常發育。懷孕期間必須完全避免飲酒,因為沒有任何飲酒量是安全的,也沒有任何時機是適合飲酒的。 Credit: Barry Austin/Getty Images

澳洲人什麼時候、又如何飲用酒精飲品?

根據澳洲統計局(ABS)的最新數據,每四位澳洲成年人中,就有一人飲酒量超過建議限度。

彭尼(Amy Pennay)是樂卓博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酒精政策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及副主任。

她表示,在酒精與藥物研究領域,澳洲經常被形容為一種「乾性文化」(dry culture)。

與「濕性文化」(wet cultures)不同,後者的酒精更容易取得,且人們通常是以較小的份量、更頻繁地飲用。「乾性文化」的特徵是:飲酒次數較少,但每次飲用的量卻相對較大。
Australia Explained - Alcohol
在澳洲,家庭燒烤聚會中通常都會有酒精飲品,除非主辦人特別說明這是一場禁酒活動。 Source: Moment RF / Attila Csaszar/Getty Images
某些社交場合常與飲酒相關聯。

彭尼解釋:「這些場合可能圍繞著宗教節日和休假期間,尤其是在夏天和跨年時分。澳洲國慶日(Australia Day)和澳紐軍團日(Anzac Day)也是人們的飲酒日。」

她補充指出,觀看體育比賽同樣與大量飲酒有關:「無論是現場觀賞澳式足球、板球或國家級橄欖球比賽,甚至只是在家觀看,酒精往往都會出現。」

酒精禮儀

如果你是剛來到澳洲的新移民,有幾項關於飲酒的社交禮儀值得留意。

其中一項是「BYO」,意思是「自備酒精飲品」,這在野餐或家庭聚會中非常常見。另一項則是澳洲人習慣在酒吧或酒館裡替朋友買酒,這種請客叫酒的行為通常被稱為「shouting(一輪請酒)」。
除非主辦家庭明確表示會提供所有酒精飲品,否則一般來說,若你受邀參加家庭燒烤或野餐聚會,通常都需要自備酒精飲品。
彭尼博士
「另一方面,在有酒牌的場所,我們有一種非常普遍的『輪流請酒』文化。舉例來說,如果我和幾位女性朋友一起去餐廳或酒吧,我們會輪流到吧枱為整桌人買酒。」
Australia Explained - Alcohol
如果你受邀到別人家中參加活動,而你有打算飲酒,一般都預期你會自備自己喜歡的酒精飲品。 Credit: Jupiterimages/Getty Images

飲酒年齡與相關限制

在澳洲,於持牌的場所(例如酒吧)購買或飲用酒精飲品的法定年齡為 18 歲。

你無法在便利店或自動販賣機中購買酒精飲品。酒精只能在持牌酒類商店購買,這些店鋪在澳洲俗稱為「bottle-o」或「bottle shop」。

理查森(Kate Richardson)是「澳洲青少年法律援助機構」(Youth Law Australia)的資深律師。她表示,年輕人在購買酒精時,可能會被要求出示身份證明文件(ID)。

她說:「店家有義務查驗身份證或年齡證明文件,以確認購買者已年滿 18 歲。而根據負責任供酒的相關認證或政策,若購酒者看起來像是 25 歲以下,店員也會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明。」

澳洲各地的飲酒年齡法是一致的。

但其他法律,例如是否可在公共場所飲酒,則可能會因所在的州或領地而有所不同。
Australia Explained - Alcohol
店員有義務查驗身份證或年齡證明文件,以確認購買者已年滿 18 歲。 Credit: O2O Creative/Getty Images

你所屬的地區議會(local council)也可能對可飲酒的地點有相關規定,例如劃設禁酒區。因此,請查清你所在地適用的法律。

理查森表示:「了解你所在地具體適用的法律是非常重要的。」

所謂的「次級供酒法」,也就是針對向未滿 18 歲人士提供酒精的法律,在澳洲各州和領地之間也有所不同。

在某些州和領地,只有父母或監護人才能合法地向未成年人提供酒精;而在其他地區,若獲得該名孩童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其他人也可以這樣做。不過,即使如此,仍需符合嚴格條件,以確保供酒行為符合負責任原則。

這些條件包括:
  • 該名青少年的年齡
  • 提供酒精的人是否已醉酒
  • 青少年當時是否有進食食物
  • 提供的酒精類型與數量
理查森解釋:「當孩子要去朋友家參加派對,父母或監護人會很擔心是否有人會提供酒精,這可能會造成很大壓力。

所以,這些法律的目的,就是要釐清誰才算是『負責任的成年人』。這不單指那位年滿18歲的朋友,在大多數情況下,必須是父母或監護人,或是具有監護責任的人士。」
Australia Explained - Alcohol
在某些州和領地,只有父母或監護人才能合法地向未成年人提供酒精;而在其他地區,若獲得該名孩童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其他人也可以這樣做。 Credit: Anchiy/Getty Images

那麼,青少年幾歲開始飲酒才合適?

彭尼表示,研究支持讓年輕人延遲接觸酒精,至少應推遲至18歲之後。

這與澳洲的法定飲酒年齡,以及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委員會(National Medical and Research Council)所提供的官方健康指引是一致的。

「研究明確指出,越能延遲開始接觸酒精,年輕人日後成為重度飲酒者的可能性就越低。」

如果你或你認識的人需要有關酒精使用的支援,可以撥打全國 24 小時「酒精與其他藥物支援熱線」1800 250 015,這是保密、不帶批判的電話輔導、提供資訊和轉介服務,完全免費。

如有危險情況,請致電「生命熱線」Lifeline:13 11 14。

你也可以聯邦衛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的官方網站,了解更多有關澳洲及你所在州/領地的酒精相關法例資訊。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