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行前,已流傳一些言論,稱移民人數讓國家不堪重負,並針對印度社區。SBS新聞就此訪問相關專家,探討這些有關移民的說法是否站得住腳。
說法一:每天有超過1500名移民抵澳
8 月 18 日,2GB電台主持人Ben Fordham表示,每天有1,544名移民抵達澳洲,這數字是組織「澳洲大遊行」(March for Australia)的原因。
他認為這意味著 2024-25 年度約有 45.7 萬名新移民,高於 2023-24 年度的淨移民人數 44.6 萬,但低於再前一年的歷史高峰的 53.6 萬人。「按照這速度,三年內我們將增加 140 萬人,大約是阿德雷德的人口。」
澳洲統計局表示,上述數據不能準確反映實際移民情況,因數據基於出入境統計,包括透過澳洲邊境出入境的長期和永久移民;從過往數據看,這數字一直高於來自海外的淨移民人數。
目前擔任獨立評論員的前移民部副秘書長里茲維(Abul Rizvi)解釋,許多長期在澳洲生活的人,如留學生,會經常出入澳洲,每次出入都會被統計在內。
而統計局將於 9 月 18 日公布 2025 年 3 月季度的全國及各州地人口數據。
說法二:5年的印度移民人數,比希臘和意大利的移民100年總和還多
針對印度社區的說法,出現在遊行組織者傳單上,稱自 2020 年以來,來澳的印度移民人數,超過了自 1925 年以來希臘及意大利移民的總數。
相關數據來源成疑,澳洲的歷史移民數據從 1945 年才開始統計,另外,過去一年準確的移民數據,要到每年 9 月中旬才會公布。SBS新聞向組織者查詢,但未獲回應。
澳洲國立大學人口學榮譽教授Peter McDonald向SBS新聞表示,這是一個「奇怪的說法」。
他指過去幾年印度移民人數較多,但佔總人口的比例,其實和戰後希臘及意大利的移民相若。戰後 25 年,兩國移民平均每年佔澳洲人口約 0.2 %;過去 20 個財政年度,來自印度的淨移民平均每年佔總人口約 0.22 %。
說法三:「大取代」
組織者的傳單也寫著,印度移民增加的原因是為了「取代」白人。一名自稱共同組織的演講者也在雪梨演講中指出:「有一個明確的全球議程,要羞辱、打壓及取代凱爾特人和有歐洲血統的人」。
這言論與毫無根據的陰謀論 ——「大取代」(Grand Remplacement) 有關。
里茲維表示,這種極端說法「本質上與移民實際情況不符」。他說,印度移民人數較多,是因為澳洲揀選技術移民的方式中,包括英語技能。
他又指,並非所有來自印度的移民,如臨時移民、留學生等都會留在澳洲。有部份會離開,有部份會成為永久居民,還有部份處於中間狀態,去留未定,很難估計最終有多少人會留下來。
說法四:多數人反對移民
遊行組織者指,根據洛伊研究所一項調查,53% 澳洲人認為,移民總數「過高」,38% 人認為「過少」,7% 認為「剛好」。
該調查被認為具有全國代表性,共有 2,117 份回覆,誤差範圍為 2.1%,顯示相當比例的受訪者認為移民人數太多。不過該智庫 2024 年的民調也顯示,69% 澳洲人認為多元文化對國家有正面意義。
同時,洛伊研究所也對提供更多背景資料,包括移民人數正在下降。上一年度的具體數據尚未公布,但里茲維估計,數字將降至 30 萬左右。
財政部原本預計數字為 26 萬,後來在 2024 年 12 月調整為 34 萬人。里茲維說:「過去兩、三年,財政部的預測一直都是錯誤,導致民眾對他們的預測缺乏信任。」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