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執法部門近日揭露多宗,郵寄方式走私本地昆蟲及爬蟲類的案件,部份犯罪網絡疑似透過社交平台及熟人介紹,以「代寄」「轉運」名義接觸華語社區、新移民與學生,招攬協助非法出口野生動物。
逾 950 隻本地活體物種被截獲
根據澳洲氣候變遷、能源、環境和水務部最新資料,本年至今,已經截獲 69 宗涉及非法出口的個案,合共攔截 950 隻本地活體物種,黑市價高達數百萬元。
雖然藍舌蜥蜴和松果蜥蜴等原生蜥蜴是最常見的走私目標,但走私者也試圖走私花邊巨蜥、短頸龜、牛蟻、壯麗樹蛙、巨型穴居蟑螂和原生螯蝦。
包裹中常見的藏匿方式,包括將「貨品」放入毛公仔、塑膠積木、枕頭、試管、糖果盒甚至氣炸鍋。這些寄件原定送往香港、加拿大及法國等地。
以「貨運轉寄」為名介紹工作
一名居於墨爾本的華裔母親 KIKI(化名)向 SBS 廣東話透露,她曾被舊相識介紹,參與稱為與「國際貨運」相關的兼職。對方最初詢問她,是否能提供家中空間短暫存放及轉寄貨物,並以「偶爾幫忙寄出去能有報酬」吸引她參與。
她說:「開始沒說要暫放甚麼,只說做貨運需要地方存放貨物,主要是寄到台灣…… 後來才說出是要我運送昆蟲。」
受訪者指,對方逐步透露貨品屬活體動物,包括藍舌石龍子(Blue-tongue lizard)及巨型螞蟻等,並展示照片確認她認識與否。對方甚至建議她以現金,到本地寵物店購買昆蟲,放入「朱古力盒」或以禮品包裝,再使用不完整或非真實寄件資訊寄出。
「把蜥蜴放進朱古力盒裡,用膠帶固定…… 我聽到這裡還是裝作很有興趣,反問他運送過程沒風險嗎?他說風險不用我承擔,只要貨品寄出去就一定拿到報酬。」
她續稱,對方直言運送過程中,昆蟲及爬蟲類可能斷肢或死亡,風險均由對方承擔。對方還提到可利用澳洲郵政「不填寫寄件人資料」的漏洞,再三強調寄送者不會有法律風險。
KIKI 非專業人士,不清楚這些昆蟲及爬蟲類的出沒地點和習性,對方指示她可從寵物店購買,再安排寄出。由於意識到事情可能涉及非法活動,因此她提高了警覺。她補充,身邊沒有人曾被招攬,對於突然接觸到這種人感到非常震驚。
社交平台成招募途徑 新移民及學生易受影響
當局指出,一些犯罪網絡會透過社交媒體或電商網站,如小紅書(Little Red Book),以「一次性差事」、「高回報」、「簡單任務」等描述吸引民眾。
相關操作通常涉及:
- 挖掘或採集野生昆蟲
- 從市場或寵物店購買活體動物
- 隱藏與包裝動物
- 虛報郵件內容
有分析認為,新移民及學生可能因對法律了解不足、語言能力有限或需要額外收入,容易受到這類訊息影響。
合法出口程序存在 當局提醒勿參與可疑工作
當局強調,部份昆蟲可獲合法出口許可,但必須遵守申請程序,包括查核物種、申請許可證、提供完整文件、遵守動物福利及於邊境正確申報。
許可申請可透過官方野生動物貿易平台提交,處理時間最長 40 個工作天。
當局提醒民眾,不要回應來源不明或工作內容不清晰的任務,如懷疑有涉及走私,可致電 1800 110 395 舉報。
法律後果嚴重
截至2025年,已有11 宗案件被定罪,另有 12 宗正在審理。
根據《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法案》(EPBC Act),未經許可出口本地野生動物,屬嚴重違法行為,最高可面臨 10 年監禁及 33 萬元罰款。
當局指出,此類走私行為不但影響動物福利,亦削弱澳洲在《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保育承諾。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