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表示,以取代現行的「居家護理配套計劃」(Home Care Packages, HCP)的新規定生效後,臨床照護(Clinical Care)(如護理服務)則不會額外收費。
但對新進入體系的長者而言,許多日常所需的「非臨床」(non-clinical)服務都將需部分自付。
在家居支援計劃(Support at Home, SaH)下,包括全額領取養老金在內的所有長者,都需根據收入與資產狀況支付部分費用。
依據方案,領取養老金(pensioners)、領取部分養老金( part-pensioners ) 及依靠退休公積金人士(self-funded retirees),將需支付服務費用的5%至50%,以獲得「自主性照護」服務,例如洗澡或用藥協助。
至於清潔、煮飯及洗衣等「日常生活」協助,費用分攤比例更高,介於17.5%至80%之間。
衛生部公布的資料顯示,服務提供者預計收取每小時約100元的「個人照護」費用,以及約95元的「家務協助」費用。
因此,部分養老金領取者及所有依靠個人公積金退休者,未來可能需為個人照護支付約每小時50元,若需要清潔、煮飯或洗衣協助,費用甚至高達每小時75元。
根據政府公布的資料,此項改革主要是簡化程序、提升彈性,並確保資金更有效地用於符合個人需要的服務。
READ MORE

【居家養老】政府為長者提供 My Aged Care 居家支援服務
新制度下主要有十二項改變
1. 一站式單次評估取代多次評估制度,令流程更簡化。
2. 季度預算制度 :資助金將以季度為單位管理,而非每日計算。
3. 三大類服務清單 :將所有服務分為三大類 ,包括臨床護理(Clinical Care)、支持獨立(Independence Support)及日常生活(Daily Living),以提升透明度及靈活度。
4. 管理費上限為季度預算的10% :限制機構管理費比例,確保更多資金直接用於服務。
5. 取消收入測試護理費(Income Tested Care Fee, ITCF): 在未使用服務的日子,無需支付每日費用。相關費用將由接受服務人士共同付款機制(Co-Contribution) 整合於已使用的服務項目中。
6. 客戶共同付款機制 (Co-Contribution) :只需為已使用的服務付款,付款額由服務費中的5% 至80%不等,視乎澳洲服務部(Services Australia)對客戶收入和資產的評估來決定利率。
7. 資助級別由4級增至8級 — 更細分的資助層級,讓支援更切合個人需要。
8. 新增「輔助科技與家居改造」(Assistive Technology & Home Modifications, AT–HM)計劃 :提供為期12個月的獨立資助,用於輔具及家居安全改善。
9. 新增「臨終關懷服務」計劃 : 提供最長12周的額外資助,用以支援臨終照護。
10. 新增「康復護理計劃」 :為期16週的短期復能服務,幫助恢復自理能力。
11. 取消認知障礙額外津貼(Dementia Supplement) :有關支援將整合至一般服務項目中。
12. 「保障現有權益原則」(No Worse Off) :確保現有居家護理配套計劃客戶在過渡期間不會受到不利影響。
READ MORE

【2025大選】多元文化護老業界難請人轉制有壓力 冀政府增支援
改革前後分別
李芷琳(Brigitta Lee)以領取部分養老金的一對夫婦為例,77歲的劉先生使用服務巳經五年,每日付費1.5,每月只要付45元,家居清潔,個人護理,膳食預準及物理治療。
至於72歲的劉太,若在改革後需要相類服務,每月要付180。
若未來有更多需要,全部服務都需要承擔共同付款(Co-payment),除非是屬於臨床照護服務。
負擔共同付費要「沖涼與麵包作出選擇」
李姑娘解釋計算方法頗為複雜,包括三類以不同養老方式的退休人士,以及需要三種服務範圍中那一類,但簡單概括來說,以100來計算,共同付費的差距將介乎 5 至80元之間的差距。
長者因而擔心未來加重負擔,舉例可能由子女代為洗澡減輕個人護理方面的支出。
為了避免共同付費,每星期要3-4次服務多出幾十元支出,長者會選擇停用某些服務,要在「沖涼與麵包作出選擇」。
改革後要隔日沖涼,或是幾天才吃一次新鮮煮好的膳食,可能並非誇張之言。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