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查默斯(Jim Chalmers)於「經濟改革圓桌會議」上確認,國家建築規範(NCC)將在修訂後凍結至2029年中,期間不再進行全面更新,只會保留必要的安全與品質修訂。
【大眾論壇】錄音:
政府強調,簡化流程並不等於降低標準,安全、能源與環境要求將繼續維持。
墨爾本資深建築顧問、YouTube頻道「澳墨當奴」博主 Don Poon向本地【大眾論壇節目】表示,改革對加快住房建設的實際效果。
Poon 表示,政府有關改革的重點,是暫停部分非核心要求,例如外觀或物料細節,藉此加快審批,但去年新增的「七星能源標準」及「適居性住宅設計」等要求,則仍然維持不變。
「政府它們現在做的就是,它要暫停執行某部分的NCC標準,雖然沒有說明是哪一條,但它強調的就是,除了安全和質量以外的要求,都要暫停某些不重要的要求。」
Don 指,「這樣可以加快審批速度,同時在結構和質量標準不受影響。」
審批流程現況與改革效益
目前,住宅建設審批程序普遍繁複,影響建築速度。Don解釋,獨立屋項目平均需 2至3個月,複雜情況可達 10至12個月,而聯排別墅及大型項目平均 5至6個月,甚至延長至 1.5至2年。
若政府一如承諾削減繁文縟節,Don認為,審批效率可明顯提升。
「其實這次簡化要求很重點,是不接觸到結構和質量上的標準,只更多專注在減低文書處理上。」
他強調:「法案整體是加快了文書處理速度,而不是降低標準。」
「例如,三層以下公寓的審批時間,原需 156天,改革後有望縮短至 58天。」
READ MORE

【全國房屋協議開閘即脫腳】首三月嚴重落後公寓單位最慘烈
同時,他指出業界面臨的更廣泛挑戰,包括高成本、需求下降以及利潤被壓縮,形成「高風險、低回報」的惡性循環:需求減少 → 材料及人手不足 → 成本推高 → 建商利潤降低 → 工程延誤。
「由於建築成本高企,許多首次置業者負擔不起,導致市場需求下降;」
「需求減少又使建材及勞動力的需求減少,進一步推高成本,壓縮建築公司的利潤,令部分小型公司可能縮減項目甚至暫停運作。」
「而一些積極的建築商、則因漫長審批程序無法加快施工,使原本幾個月可完成的工程,可能被拖延至一年半載,營運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Don亦指,業界亦希望能改善利率環境,增加資金流入;加快基建和社區配套,提升新區吸引力。
「這樣才能真正支撐住房建設速度。」
新政策下120萬套住宅目標是否能成事?
政府目標至2030年前增加 120萬套住宅。Poon 認為,單靠簡化審批仍不足以實現目標:
「目標是很高的,只靠加快審批是不夠的,還需要人力、材料、資金,以及政府營造一個合理回報環境。現階段的速度距離目標仍有差距,但方向是正確的。」
他引用英語諺語形容政府策略:「Aim for the moon. If you miss, you make it a star;」即便最終未達標,相信有關目標仍可推動市場向前。
但要達到2030年120萬套的目標,仍需政府、業界和市場的多方協作。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