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

人物誌
香港移民李嘉敏(Carol)在香港工作多年,由於她丈夫是在澳洲長大,他們亦有打算在女兒升中學時返回澳洲生活。
足本錄音:
不過,因應香港的情況有變,加上丈夫在2022年時獲得在澳洲工作的機會,令他們決定提早移民,但亦因為這決定,令Carol無法工作,而要適應全職主婦的生活,亦因此令她再次迷上康健舞。
「剛移民時, 因為我還未獲得簽證—而要以遊客嘅身份(居住), 所以我不能工作、又不可以讀書,甚麼也做不了。」
「在澳洲做新移民的媽媽,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環境,好需要重拾自我價值。」
「在日日不能洗錢的情況下...又不可能日日行街,唯有日日去做gym、去跳舞,跳跳下又覺得反正已開了頭,不如去考個牌..後來更成為教練。」
「我以前嘅工作都要周圍去,亦多數是做訓練training的工作—即要上堂或搞活動,所以都是要周圍走、靈活變化等工作,(當教練)亦切合我自己的性格。」
「加上一直我都好鍾意跳舞及運動,並在工時更靈活下找到額外收入,我就認為不如就已跳舞成為我的新工作...後來就真係走去考了教練的排照。」
雖然Carol在香港已有部份教練牌照,但由於澳洲與香港在運動教練的認證上有所不同,因此她亦要在澳洲從新考取所有相關的牌照,而當中的過程亦為Carol帶來一定的挑戰。
「老實說過程是困難的,第一樣是心態上的難關。」
「第二個困難是時間的運用,本身做一個全職母親已不簡單,因為家務永遠做不完、你還要接子女上下課、學整飯盒、又要照顧他們參與興趣班。」
「我記得我兩張證書、都是在一星期三日讀夜校考的、即是你在六時前一定要煮好飯、準備好所有事情...有時別說午飯,連夜晚飯都吃不了,因為你煮完飯後就要撲出去上堂。所以長期我的手袋及車上,一定會有好多energy bar,長期方便我可以一邊駕駛就吃兩口。」
除咗之外,Carol亦認為,雖然自覺自己的英語能力不錯,但當上堂時就發覺自己英文不足,亦因此,有時Carol還需要面對同學在言語上的冷待。
「尤其是就係我上當時, 好多例如人體學的用詞我是真的不會,因為我沒有讀生物學,所以沒有讀過人體結構。」

Credit: 李嘉敏(Carol)
「她的態度如同在挑戰我,問我這個大媽、是否有這些基本知識。我想這也是難以跨越的挑戰,就是別人如何看你, 更加難的是...我在心態上會如何調整。」
推動Carol前進的除了是家人的支持外,部份亦出於Carol認為這些挑戰也可以成為她身教的榜樣。
「我又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教子女的機會,可以向他們表示,媽媽面對一個好大的挑戰, 但我覺得自己做得到;所以我也明白你們讀書也有挑戰、也不容易,不如就一齊去跨過這個艱難時期。」
「我想他們會在我身上見到我如何努力去過度,這也是我的一大動力,因為我知道子女都正觀望著我。」

Credit: Carol
「主要的一個目標,是我希望幫到一班、處境相若,亦曾經好似我一樣失落(的朋友) 。見到他們能識到新朋友、可以開心地一齊做運動,我會好滿足。」
「因為我自己都是媽媽,我會好經歷到,當你要越來越做媽媽的角色時,往往會在廚房失去自信。」
「包括你日日要做家務、湊小孩而不會有時間做運動 ,在廚房你一路煮飯、自己就一路食,煮完小朋友不吃、你又要食剩下的廚餘,於是搞到自己越來越重,連自信亦失去。這是為甚麼我自己好想幫一班媽媽,去重拾自信。」
「我自己都是剛從香港移澳不久,我好明白到(女士)要照顧家庭,無辦法做全職工作,突然間失去收入要靠丈夫。」
「加上(在香港) 明明香港有(工人)姐姐,來澳後只能靠自己,突然間會頓時覺得失去我的身份及價值。就是因為我無一份工、無收入時,再諗多一步就會變成:為何我突然間變得如此折墮...會突然間好懷疑自己的價值。」
「雖然好多人會強調全職母親好難做、好重要,但在所難避免我也會自我懷疑,這是一個(對移民母親的)主要挑戰。」
「所以我好感覺到...做新移民的媽媽、或者從香港來的媽媽,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係好需要重拾自我價值。」
更多詳情請收聽足本【人物誌】錄音訪問: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