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向近2,500名全科醫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其中一個令就診時間更長的主要原因,是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醫生需要處理本應由專科醫生治療的病情。
詳盡錄音:
醫生與患者之間需要進行更長時間、更複雜的診症過程,是今年醫療行業調查的核心發現之一。
研究發現,大多數家庭醫生(或稱全科醫生)的平均預約時間有所延長,最新的等候時間為平均略低於20分鐘(19.7分鐘)。
澳洲皇家全科醫生學院副院長、同時身為西澳家庭醫生的拉曼(Ramya Ramanu)向SBS新聞部表示:「身為一名女性家庭醫生,我亦需要面對更多具有複雜健康問題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令應診時間變長。」
「但這並非抱怨,因為她認為更長的應診時間有助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澳洲皇家全科醫生學院院長賴特博士指出,與以往相比,等候應診的時間雖然僅多出約一分鐘,但仍有99%的澳洲人表示能夠在有需要時看醫生。
對於「等候就醫時間更長」的結果,賴特博士亦同意拉曼的看法,認為家庭醫生要面對心理健康等問題、是令醫療過程更複雜的核心原因。
賴特博士又指出,七成一的全科醫生將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和抑鬱)列為病人求診的主要原因。自2017年調查開始以來,相關比例增加了10%。
同時,隨著年齡增長,病人的慢性疾病及其他健康問題的發病率也有所上升。
報告亦發現,由於治療費用而延遲就診的人數亦略有增加。同時,只有12%的全科醫生表示會為所有病人提供「全額報銷」(bulk billing)的診症服務。但與前幾年相比,認為等待就診時間超過可接受水平的病人人數,則有所減少。
拉曼博士強調,市民在有需要時獲得醫療服務仍然是至關重要,因為這有助病人避免日後出現更嚴重的危機。「當病人去看全科醫生並獲得其服務時,可能減低日後需要住院的機會。」
報告亦發現,全科醫生的服務性質變得越來越複雜,有86%的全科醫生現時需要處理一些通常屬於專科醫生範疇的健康問題。除了心理健康問題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亦是全科醫生最常見的兩種疾病。
本身亦為全科醫生的獨立議員斯坎普斯(Scamps)認為,目前澳洲缺乏專科醫生,令全科醫生必須承擔此類病人的健康需求。
她指出,澳洲有高達40%的疾病屬於可預防類型,而全科醫生正是最適合提供預防性護理的醫療專業。她批評,目前澳洲衛生預算中,只有2%的撥款用於預防診病方面,遠低於其他同類國家。
賴特博士則表示,問題的解決方案其實顯而易見,他認為應解決Medicare的資金問題,以便患者在需要時能獲得更多全科醫生的診症時間,這對公眾及社區健康至關重要。
針對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政府已開始著手改革。政府在選舉期間承諾,將為「醫療報銷」(bulk billing)服務提供更多資金,新安排將於11月1日生效。
國民保健計劃 (Medicare) 中的「心理健康治療計劃」可獲的服務選項,亦將會進行調整。
賴特博士強調,全科醫生正為社區作出驚人的貢獻,但目前護理服務愈趨複雜,管理工作亦更加繁瑣,而政府為醫生投入的撥款則仍與過去十年相同。因此,他希望當局能為醫生提供更好的支援。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