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快報】新冠解封後兒童焦慮情況日益嚴重(9月5日)

COVID Vaccine

Source: Getty / Getty Images

國家精神健康委員會早前對兒童和年輕人進行了一項精神健康調查,當中有四成人表示,大流行疫症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委員會在上 月 24 日公佈調查結果,並在報告中建議政府對學校的精神健康項目提供更大的支持。


今集內容:
  • 國會委員會調查長新冠和再感染新冠影響
  • 新冠解封後兒童焦慮情況日益嚴重
  • 「番茄流感」會成新疫症機會有幾高?

國會委員會調查長新冠和再感染新冠影響

澳洲在周一報告至少有11人死於新冠病毒,其中維州有4人,新州和昆州各有2人。

聯邦國會委員會將審查長新冠對健康、經濟和教育的影響。

委員會副主席兼自由黨議員Melissa McIntosh表示,委員會希望聽取長新冠病人或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的意見。

居民和組織可以在11月18日之前與委員會分享他們的經驗。

澳洲頂尖的衛生專家百特教授(Nancy Baxter)和 C Raina MacIntyre 批評政客將新冠隔離期從7天縮短到5天,並從9月9日起取消國內航班的口罩令。

他們說,由於隔離時間縮短,工作場所和學校的感染人數將會增加。

他們表示「當我們的下一波浪潮到來時,將導致更多人因為感染新冠或照顧他人而被解僱,從而違背改變的最終目的。」

根據《時代報》報導,維州首席衛生官薩頓(Brett Sutton)警告,進一步縮短隔離期可能會導致「維州目前和未來疫情中的病例、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大幅持續增加」。

從今天起,澳洲5歲以下有健康問題的兒童可以接種莫德納(Moderna)的新冠疫苗。

澳洲免疫技術諮詢小組(ATAGI) 表示,正在審查莫德納的二價新冠疫苗,該疫苗同時針對原始病毒和Omicron的亞變種。

澳洲醫藥用品管理局(TGA) 於 8 月 29 日批准該疫苗。該疫苗也在英國和美國獲得批准。

解封後兒童焦慮情況日益嚴重

國家精神健康委員會早前對兒童和年輕人進行了一項精神健康調查,當中有四成人表示,大流行疫症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委員會在上 月 24 日公佈調查結果,並在報告中建議政府對學校的精神健康項目提供更大的支持。

對於小學兒童來說,在多次封城措施過後,要重過常規生活並不是一件易事, 部分兒童會因而出現焦慮情況。

澳洲醫學會副主席麥克馬倫醫生(Dr Danielle McMullen)表示,兒童出現焦慮情況的數字有所上升。

她說:「幸好並不是每個兒童都受到焦慮症影響,但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是越來越高,大家需要認真對待問題。」

摩根醫生(Dr Alice Morgan)是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臨床心理學聯絡員。她表示,去年十月二十一日墨爾本解除最後一次重大封鎖措施,在其後接近 十一個月,她的團隊在協助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兒童方面,工作十分繁忙。

她說:「我們看到的比率較往常高出很多。在新冠疫情高峰期,我們看到從緊急服務接到的個案數量是平常的三倍,並且情況是頗為嚴重的焦慮和其他精神健康問題,我們也看到還有大量輪候名單,都是家長擔心子女的焦慮狀況。」

目前維州推出一項精神健康試點項目,培養小學教職員辨別和支持出現焦慮情況的學生。

墨爾本市Thornbury 小學就是其中一間試點學校,校內的精神及身心健康聯絡員切特溫德女士( Anna Chetwynd) 說,焦慮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表現出來。

「有些時候孩子的表現是肚疼,有些就是不想離家,有些則是臨近上課時不願放開媽媽、爸爸、嫲嫲或照顧者的手。」

現時學校使用「每日情緒檢查」來追蹤及紀錄學生的感受,並且以冥想方式幫助學生減低焦慮。

究竟家長和照顧者可以做什麼來幫助有焦慮情況的孩子呢?第一步就是要與他們的老師或相關的主任談到孩子的問題,然後就是看家庭醫生。

安德羅莉絲醫生(Dr Cathy Andronis) 是澳洲皇家全科醫生學院心理醫學特別興趣小組主席,她認爲忙碌的生活節奏和大流行疫症,是引致出現焦慮問題的人數上升。

她說:「學校對兒童有很多期望,家庭亦對兒童抱有期望,故此孩子們蒙受多重壓力,當受壓時,人便會變得擔憂。」

家庭醫生會評估孩子的總體健康狀況,並詢問家庭情況。他們可能會依據焦慮評估工具來提出問題,如果孩子達到某個分數,就需要轉介去看兒科醫生或心理學家。

「番茄流感」會成新疫症機會有幾高?

全球關注正在印度三個地區肆虐「番茄流感」(Tomato flu),從目前而言,林奇恩教授表示「番茄流感」是一個新的病毒。在 5 月 6 日首次在印度喀拉拉邦(Kerala)的 Kollam 區發現,至今已有 82 名 5 歲以下兒童受到感染,但目前尚未知道病毒的傳播程度如何,醫學界懷疑這一種病毒的傳播速度頗快,因此亦引起傳播至澳洲的擔憂。

此病毒與大家常見的病毒有所不同,但被發現與手足口病、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dengue fever)、水痘病毒或疱疹似乎有相類似現象,所以在檢測的過程中,對於有癥狀的兒童,要進行分子以及血清學檢測,以排除小孩是否得到登革熱等以上感染,一旦排除以上病毒,但小孩出現以上癥狀,大致可以確認小孩感染蕃茄病毒。

目前暫時未能確認蕃茄病毒起因。番茄流感病毒引起的病癥與新冠病毒的症狀十分相似, 兩者最初都有發燒、疲勞和身體疼痛的情況,一些新冠患者雖然亦有報告出現皮疹的情況,但目前已可肯定該病毒與新冠病毒沒有關連。

雖然有研究表示番茄流感可能是兒童感染基孔肯雅熱或登革熱的後遺症,而不是病毒感染。但亦有指該病毒可能是手足口病的病毒新變種,但到底真實情況如何?需靠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目前只能看到6 歲或以下的兒童更易感染此疾病。

醫學界亦擔心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有可能感染到該疾病,尤其在過去兩年曾感染新冠病毒人士,身體免疫系統有可能受新冠病毒破壞,因此擔心這類人士可能受新的病毒性感染侵襲。

蕃茄流感本身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意味縱使不服用任何藥物,亦可自癒。

在感染了番茄流感的兒童中所觀察到的主要症狀與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相似,包括高燒、皮疹和關節劇烈疼痛, 並且在全身出現紅色和令人感到疼痛的水泡,而這些水泡會逐漸擴大到像番茄般大小,類似在年輕人身上看到的猴痘病毒。番茄流感也會在皮膚上出現皮疹,進一步的症狀包括疲勞、噁心、嘔吐、腹瀉、發燒、脫水、關節腫脹、身體疼痛和像流感的症狀,症狀亦與登革熱相似。

一般在病癥出現後的5-7日,進行隔離以免傳播他人,狀況會得以緩解。

但林教授亦表示研究發現蕃茄流感並不會致命。

根據目前數據,有關病毒仍是主要在印度,而且局限在兒童上。雖然有非常零星個案是由印度傳往外國,例如一個案例中,一名從印度返回英國的兒童身上,出現有關癥狀。

因此,林教授相信蕃茄流感擁有高度傳染性,但仍然處於「孤立」在某一個國家、地區出現的情況,並未有蔓延到印度以外的趨勢,因此他表示澳洲民眾不用過份擔心。

目前未有針對蕃茄流感的任何抗病毒藥物及疫苗。

目前建議的治療方法為隔離、休息、補充足夠液體。

醫學界每年發現數以千計的新病毒,但大部份情況下亦不致命,未對人類構成極大影響。而如新冠病毒等一類的大流行,林教授表示大概為數十年一次,認為大家此刻無須過份擔心,目前新出現的病毒會成為另一場大流行。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請查閱所屬州份或領地的聚會限制規定。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coronavirus-updat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